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funfuntown

訪談記錄|小代角物店



  • 小代先生在藝術大學畢業後,當了滿長一段時間的上班族,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呢?兩位是在2008年開始小代角物店的,會決定從事角物製作的契機是?

我在藝術大學的時候專攻石雕,以前的工作是運用植物設計櫥窗展示。美穗則是當了牙醫一段時間後、就讀研究所,婚後轉為專業主婦。我出身的大分縣因為是竹材產地,從小身邊就常見到竹製品,但並沒有想過把這當作職業。結婚是一個契機,我們討論到希望能一起工作,也因為都喜歡動手做東西,所以才決定運用竹子這項素材作為謀生的工具。

會以角物作為工作,是因為它並非藝術作品,受到它簡潔耐用、具有機能美的特性所吸引。另外也因為我從以前就很喜歡四方形的盒子(不管是木頭或金屬),發現竟然可以用竹子做出來!就決定是這個了。還有一點是,製作角物的師父都已經有點年紀了,想到這樣的技術可能會消失,總覺得很可惜,所以決定投入。

  • 平常工作的狀態是?請聊聊兩位一天工作的情形

過去的做法是每個部件各自分工製作,現在因為整個流程已經有辦法一個人獨力完成,所以每個尺寸,都是由一個人負起全責、從頭到尾獨立製作。一天只能做到5個,所以會分配內容,比如說這天是材料準備、這天只做火曲、組裝,這天做最後收尾修正等等。梅雨時期(6月左右)濕氣較重,火曲容易反彈回來,也會在這之前一口氣完成所有的數量,讓之後可以好好專心組裝工作。

  • 小代角物店的作品製作流程是怎麼樣的呢?

素材都是來自大分縣的竹林,我們是向竹材廠批進處理過的竹材。經過除油製程的竹子帶有白色光澤,加工也較容易。選擇的是10月~2月間採收的竹子,因為春天的竹子營養成分較高,容易受到蟲蛀(蟲子會吃竹子內側竹肉)。

製作工程會先從約6公尺的竹材、用竹刀分割至不同尺寸,再切割地更細,分出適當厚度的皮、內側,這部分就是之後組裝用的竹篾。要能透過手摸觸感分辨適當的厚度和寬度,並製作出最合用的竹篾尺寸,一般來說要花上3年的時間學習。這個階段是整個過程最困難的部分,也會影響到後續的製作成果。

除了手剖竹材之外,若需要大量竹篾,剛好沒有竹節、尺寸也較小的時候,我們會使用剖竹機。雖然是機器,但其實功能挺原始的,需要做很多調整,用起來並不輕鬆。這個機器是向退休的竹藝匠人購買的,現在已經沒有在生產了,所以我們是把好幾台的可用零件拆卸下來,才能勉強使用,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道具之一。



  • 作品的設計都是自己來嗎?平常如何產生作品創意呢?會參考以往的造型、或是發想全新的東西呢?

角物造型是延續過往的設計,以前是用來裝豆腐用的,稱作「豆腐籠」,買豆腐的時候放在像這樣方方正正的角物裡帶回去,到家時多餘的水也瀝乾淨,正好可以開始料理。我們重新檢視過去的角物尺寸,調整成現代生活方便使用的比例。像白竹簍或公事包,是自己也想要這樣的東西而開始製作。Shell Bag則是復刻過去的作品。

另外,也會有展覽期間來自客人、或有時工作人員提出的點子,而請我們幫忙製作。我們也感受到,所謂靈感果然還是來自生活,想著「帶這樣的東西出門似乎不錯」、或是「生活中如果能使用這樣的東西會很方便呢」,這些設計的發想都是從日常而生的。

  • 從兩位的角度來看,竹子的優點、與其他材質的差別為何?

竹材很輕、堅固,也能直接水洗。我們很喜歡它外觀看起來柔和,同時有種凜然姿態的模樣,隨著使用時間越長,會漸漸轉成焦糖色這點也很有魅力。

  • 平常使用自己的作品嗎?會怎麼用呢?台灣過去也很常使用竹製品,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,日本的情況如何呢?

我們平常也會使用,大多是以試做品為主。放裁縫用具或是當作工具箱,有時候也會拿來放露營、衝浪用具等。另外也拿來晾過梅乾,會依照不同情況、自由地使用。

我們小的時候,家裡用的是竹篩子,現在滿多都改成塑膠製品了,也對以前農村不少竹製道具印象深刻。最近大約30、40歲世代的年輕人漸漸對竹製品產生興趣,覺得這是很有魅力的物件,他們會用來置放文件、調理道具、裁縫用具、或是當作腳踏車籃等等,客人們都很自由地依照自己想法使用。

  • 另外,也想聊聊除了兩位之外、朋友們或是日本的客人使用竹製品的經驗,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?身為製作者,會希望客人怎麼使用呢?

因為竹道具很堅韌,所以客人們隨自己所想、不斷地使用,對我們來說是再高興不過了。用的時間長了,竹子本身也會漸漸轉為很美的焦糖色,也希望大家能夠充分享受這些變化的過程。

 

《小代角物店》展 forever young ▦ 2017/5/13(六)~6/04(日)

( 13:00 - 20:00 週一公休) ▦ 放放堂台北店(台北市富錦街359巷1弄2號)



651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